微波杀菌设备在罐头食品中的应用
杀菌是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,如不杀菌处理许多微生物能够导致罐头食品的败坏,罐头食品如杀菌不够,残存在罐头内的微生物当条件转变到适于其生长活动时,或由于密封不严而造成微生物重新侵入时,就能造成罐头食品的败坏。通过杀菌,可以有效地防止食品不受病虫害及霉菌和细菌等微生物的危害,并破坏食品中的酶,使食品贮藏两年以上而不变质。传统的食品杀菌工艺,是采用蒸、煮、加热的方法,利用传导和对流换热,热源从食品的外表向内部传递进行加热,在一定的温度作用下,使食品中的微生物达到热力致死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及消费水平的提高,对各种食品的总体质量要求越来越高,要求食品不破坏或少破坏营养成分,保持原有的风味。这就对罐头的杀菌工艺及设备提出了新的要求。近年来,国内外研制开发出了一系列食品杀菌的新技术。这些技术与传统的巴斯德食品杀菌方法相比,不仅避免使用高温而使食品质量受损害,而且还增强了杀菌效果,提高了食品的质量。我国目前常用的是微波杀菌设备,下面做简单介绍。
传统的热力杀菌是通过传导、对流等传热方法将热量传递给食品,使之温度升高,达到预定杀菌温度并保持一定的杀菌时间,从而达到杀菌目的。热量是由表层逐步往中心传递,由于食品的传热性能较差,食品的中心达到杀菌温度所需时间较长。另外,由于加热装置本身的热容量引起能量损失而能耗高,同时高温也会影响食品品质。微波技术是一种理想的杀菌途径,相对热力杀菌来说,微波杀菌具有加热时间短、升温速度快、杀菌均匀、食品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破坏和损失少等特点。与化学方法杀菌相比,微波杀菌无化学物质残留而使安全性提高。因此,食品的微波杀菌保鲜技术已被食品厂家所采用。
在相同条件下,微波杀菌致死温度比传统加热杀菌低,它不仅具有因生物体吸收微波能量而转换的热效应,而且还存在一种非热效应。热效应是指生物体吸收电磁波的能量后,体温升高,从而发生各种生物功能变化。微波作用于食品,食品表面和中心同时吸收微波能,温度升高。食品中的微生物在微波场作用下,温度也升高,温度的快速升高,使其蛋白质结构发生变化,从而失去生物活性,使菌体死亡严重干扰而无法繁殖。非热效应是在电磁波的作用下,生物体内不产生明显的升温,却可以产生强烈的生物响应,使生物体内发生各种生理、生化和功能的变化。微波的作用会使微生物在其生命化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电子、离子和其它带电粒子的生物性排列组合状态和运动规律发生变化。同时,电场也会使细胞膜附近的电荷分布改变,导致膜功能障碍,使细胞的正常代谢功能受到干扰破坏,使微生物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,甚至停止生长或使之死亡。微波还能使微生物细胞赖以生存的水分活度降低,破坏微生物的生存环境。Desell等在食品中接种细菌,然后用2450MHZ微波杀菌,结果表明所需时间仅为传统加热方法的1/9至1/12。
微波杀菌设备由附有相应电源设备的微波发生器、波导管连接器及处理室三部分组成。该杀菌处理系统能够以食品内极其微小的温度差异,对在连续流动的食品进行快速的加热处理,在处理室内,微波的能量可以均匀地分布于被处理的食品上,加热到72~85℃菌温度时间保持1~8分钟,而后送入隧道至冷却室,在贮藏之前将温度降至15℃以下。